行业动态

智慧水务成长空间广阔 将产千亿级标杆企业   2016-09-07

近年来,智慧水务已成为我国传统水务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它通过信息化技术方法获得、处理并公开城市水务信息,可有效管理城市的供水、用水、耗水、排水、污水收集处理、再生水综合利用等过程,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业内人士表示,智慧水务的发展将不仅推动我国水处理行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增效”,同时也促进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等建设。 据专业人士预测,未来5年~10年,我国水务市场将出现空前火爆格局,“十三五”将产生百亿、千亿级的标杆企业,将助于行业竞争格局的深度调整。“但是,国内智慧水务建设还处在成长阶段,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比如基础设施适应性不强、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还需在实践中完善。”    发展空间广阔,产品需求增加     未来5年~10年中国水务市场将呈现空前的火爆格局,传统的水务行业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新趋势,向智慧水务转型。   “‘智慧水务’不是一套简单的设备,而是完整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施耐德电气全球解决方案事业部水行业、智慧城市业务总监杨虎进认为,借势‘互联网+’,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与IT系统、大数据服务手段紧密结合,可因地制宜支持水务企业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5年版中国智慧水务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智慧水务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报告分析,去年4月,“水十条”发布后,水务市场未来5年~10年中国水务市场将呈现出空前的火爆格局。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目前国内传统的水务行业正在借助‘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新趋势,向智慧水务转型,并快速发展。”业内人士表示。   总体来看,我国水务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主要分为自动化、数字化和智慧化三个阶段。目前,大多数水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在从数字化水务阶段向智慧化水务阶段迈进。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目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势严峻,客观上需要发展智慧水务。一方面,国内600余座城市中约2/3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政策的加速推进,诸如灌区基础设施和高效节水技术等正加速建设,对相应的智能化设备需求将显着扩大。因此,市场上对相应智慧水务产品的需求,也将加速增长。    目前,我国城市智慧水务建设已经开展。比如,在浙江省台州市,智慧水务项目涉及防汛防台、资源水利、生态水务、城市水务等四大领域。智慧水务系统总平台建设去年已经启动,其中基础支撑云平台已经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四个子项目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城区智慧排水等项目一期已经基本建成投运。    而在辽宁省大连市,智慧水务正以全域城市化供水配水调度管理、水资源三条红线在线监测、水利工程智能化控制为重点,建设五大监测网络、一个云数据库、一个综合云决策平台和六大应用系统,以实现大连水务“信息数字化、控制自动化、决策智能化”。      有待标杆企业产生   竞争格局逐渐由分散向集中过渡;目前我国大部分水务企业还处于成长阶段,经济发达地区进展较快。   据业内预测,“十三五”将成为智慧水务加速发展时期。竞争格局逐渐由分散向集中过渡,水务行业将产生百亿元营收、千亿市值的标杆性企业。“企业应该紧跟市场、随需速动、智慧经营,充分支持企业模式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有业内人士表示。   “从国内智慧水务开展情况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做得比较好。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大企业逐步开展相关工作。”北京金控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杨斌说。    据了解,在北京的排水信息化框架建设中,北京排水集团已经参与其中,围绕雨污水收集、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水质检测和防汛指挥等关键业务管理环节稳步开展,以提升联合调度指挥能力,降低防汛排水运行成本。    而施耐德电气正在通过互联互通产品、强大的本地控制、云技术以及应用程序、分析工具与服务,提供智慧水务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6-09-07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所谓的智慧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这终究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可以预见,随着技术从雏形逐渐羽翼丰满,特别是VR、A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落地,未来势必会有大批的资本涌向智慧城市,各自为战的巨头也将结束厮杀走向合作。                 就国内来说,上海、南京、无锡等可以说是国内最早探索智慧化的城市,从特斯联为南京设计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来看,在技术层面已经有逐渐成熟的迹象,至少在解决城市洪涝方面有四个利好的因素。      1、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智慧城市的基础无外乎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体系,并由此建立完成的城市识别和管理模型,这也印证了可视化、实时化、智慧化是未来城市管理三要素的说法。以往对城市的三维建模多采用航拍摄影、激光扫描等手段,面临着成本高、周期长、工作量大等缺点,难以在通用环境下大规模应用。      而从新的解决方案来看,借助计算机处理及交互技术,来读取商用二维矢量地图数据中的几何信息、属性信息,便能自动生成地物三维模型,包括地形模型、道路模型、建筑模型、水系模型、绿地模型等。      2、基于LBS的实时数据库的完善。      实时化是未来城市管理的另一基本要素,目前普遍采用的就是LBS技术,而随着各类传感器在城市中的大范围应用,城市运行的实时采集数据量已经呈几何级膨胀。对于这个庞大数据的处理或可以通过构建云计算数据中心来解决,如何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则是实时化的又一门槛。      乐观的来看,特斯联在解决方案中提及了QMDB实时数据库等产品,即采用专为LBS服务的位置信息设计的时标型数据模型,通过专有的数据通道跟网络三维图形引擎进行连接,以实现终端数据的高频率采集和储存。      3、城市的网格化管理思想。      关于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已经有不少解决方案的出现,但网格化管理的思想似乎可以看作是一种革命和创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不仅可以将各类事件可以落实到具体网格,还实现了对管理对象在空间、时间和内容上的精确定位。      而且网格划分的方式也更加多样,比如根据行政性网格自动划分、根据坐标自动生成网格、根据道路名称自动生成网格、自由选择城市要素自动生成网格、手动网格划分等。这便解决了不同城市的差异化问题。      4、综合资源调度系统的成熟。      能否打破不同数据之间的藩篱,是摆脱信息碎片化的关键。如何在二维地图、三维地图、全景地图等基础地图数据的基础上,将一个城市的视频、位置、数据资源等融合于一个智慧城市综合资源调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慧城市碎片化的出路。      现有的解决方案利用基于网络的高速三维GIS引擎、模型数据库、实时数据库技术,在统一的地图上集中展现了城市实时运行状态,对应急事件的指挥、智慧化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不难想象,即使缺少智能在线排水检测系统,借助三维视图、LBS数据库等可以迅速找到积水区,在第一时间组织施工人员去抢修,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对排水管网进行智慧化管理也未尝不可能实现。肯定的说,智慧城市并非是纸上谈兵,只不过当下的智慧程度还比较基础。    



暴雨之下海绵城市显成效 管网建设华瀚3+x系统补不足   2016-08-01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暴雨袭击,很多城市排水不畅开启了“看海模式”。对此,各方都将希望寄托于2015年正式推广建设的海绵城市。而距离首批试点公布已有一年,在这次的暴雨袭击之下,这些海绵城市的表现如何呢?在未来,海绵城市的建设如何解决早期我国管网系统的不足呢?本文将为你解答。  暴雨之下,首批试点海绵城市在暴雨中卓显成效   6月15日凌晨,江西萍乡市区暴雨倾盆,持续数小时。但在萍乡金螺峰公园,路面却不见任何积水。暴雨过后,萍乡市区其他几个经过海绵城市标准改造的地段,雨水也很快排完,没有发生内涝。   “以前广场上铺的是石材地砖,下雨积水,路没法走。现在雨停之后马上就可以出来活动了。海绵城市建设真的很给力。”市民刘先生说。   “所谓海绵城市,即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这样描述海绵城市。   萍乡正是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其他的试点城市表现如何?据了解,在今年的暴雨“大考”中,浙江嘉兴、广西南宁、吉林白城等地部分区域,海绵城市的效果得到了显现。   中央重视地方踊跃,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江西、山东等10余省份召开会议或紧急发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超过20个省(区、市)发布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启动了数千个项目。  在中央层面,海绵城市建设也在稳步推进。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5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公布了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今年4月,三部委又公布了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据了解,第一批试点以二、三线城市为主;第二批试点加入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对这些试点城市,中央财政将连续三年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   事实上,除了中央确定的30个试点城市外,各省份也划定了省级试点城市,试点申报竞争相当激烈。   海绵城市还需排水系统支持  华瀚“3+X”主干管网补不足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周玉文表示,一些发达国家的海绵城市,是在有良好地下排水网道基础上的“锦上添花”。比如德国,地下管网系统发达,其雨水利用和城市绿地建设技术相当成熟;再比如瑞士,日常生活污水和雨水通过不同的管道进行处理,下水口密布,排水管道设置合理。 周玉文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一些城市早期规划不够完善,前期基础管网建设薄弱,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难度较大。    那么,立足于我国国情,该如何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据了解,华瀚科技自主设计的“3+X”主干管网系统在排水排污、雨污分流上有着不错的效果,可以作为配套工程来保证海绵城市发挥正常甚至更好的作用。   在华瀚科技的“3+X”主干管网系统中,“3”是指将城市主干网分为三种类型,包括污水管网、雨水管网,和其他管线综合管网,除雨、污重力流管线采用单独的坡度设计不列入城市综合管廊外,其余主干管线统一按城市综合管廊进行规划;“X”是指管网系统配套工程,包括管网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管网智慧化配套工程、管网生态化、低碳化配套工程等。   雨水主干管网采用大口径塑钢缠绕管,兼具排水、储水功能,路面、绿地、用户等地面雨水径流汇聚雨水干管中储存,通过自动喷淋系统解决道路冲洗、绿化灌溉,通过自动泵送系统还可以解决家庭、公共设施和工业用水等方面的非饮用水用途。   污水主干管网采用大口径塑钢缠绕管,同流量大、耐腐蚀、寿命长,将来自家庭、公共设施和工业等污水汇集,在运送过程中通过小型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达到相应标准进入中水或雨水系统进行循环利用,节能环保。   综合管网系统、雨水管网系统、污水管网系统以及海绵城市系统通过统一智慧化系统进行控制、运行,最终达到集约、生态、智慧、协调、统一,使地下所有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的重要支撑。  



智慧生活场景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6-08-01

3月29日,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智标委)2016年工作会议暨智慧生活场景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智标委代表对全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同时,来自各相关单位的专家以及企业代表针对智慧生活全场景的建设应用进行了探讨。 智慧生活标准先行 在全国智标委的报告中提到:2015年,全国智标委在智能建筑、数字城管、智能家居、智能卡领域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并重点推动了标准立项工作,目前共归口管理在编标准26项,其中8项处于报批阶段,10项处于编制阶段,8项处于立项阶段。特别重要的是,《数字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通用技术要求》作为规范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的首个产品国家标准已于2015年7月发布,2016年2月正式实施。 “互联网+”模式探讨 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发展理念出发。本次会议定位于“互联网+智慧生活”。与会代表针对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城市公共自行车、智慧充电桩等建设、管理及运营模式展开了探讨。同时,对于智慧生活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模式、场景拓展应用,“互联网+”网络信息数据安全主题也进行了研讨。来自行业管理机构、运营机构的代表以及各规划院、设计院、中移动、中联通、银联、银行卡检测中心等相关机构的专家代表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万物互联时代开启 “互联网+”有着六大特征: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互联网是一种开放的状态,而目前智慧生活场景的建设中就存在共享协同不足的问题,应用系统以各部门独立建设垂直系统为主,共享不够,协同困难,相关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目前,由全国智标委归口管理的“城市物联网密钥管理系统”在最大程度上为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养老、智慧健康、公共自行车、校园一卡通、电子商务、风景园林、文化娱乐、餐饮商超等城市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安全保障,其安全体系与“城市一卡通密钥管理系统”一脉相承,从技术上为城市物联网与城市一卡通两大应用领域互联互通奠定基础,从而实现“一点接入,全网互通”。这对于打造万物互联的智慧生活新场景是一项全新的尝试和规划。






云南省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对接洽谈会成功举行   2016-03-30

3月14日,云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对接洽谈会在昆明举行,在会上云南将评选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和海绵城市试点各3个,评选出的城市将获得省级财政2000万元的补贴资金,现已推荐玉溪市和保山市参加全国示范城市的竞争评选。 据了解,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云南省现已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00.68公里,昆明、玉溪、曲靖、丽江等对海绵城市建设做了很多探索。2016年,云南省力争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50公里、竣工62.24公里,计划在昆明、丽江、大理、玉溪、楚雄等地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建成海绵城市35.91平方公里。 为化解“城市病”,2016年至2020年云南省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900公里、新建海绵城市320平方公里。省级财政将安排3亿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支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 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赵志勇在会上发表讲话说,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政、银、企三方对接合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会后继续落实项目对接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信用建设,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拉长银、企合作链条,促进云南省经济建设和银行业务“双发展”。 保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文钦介绍了保山市在项目建设上的一些经验,针对筹资难问题,可通过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来融资解决;针对入廊难的问题,保山市委市政府和管线单位进行沟通,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针对技术难的问题,保山市出台《保山市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解决过河、交叉等难题。在运营方面,组建了自己的运营公司,目前已完成社会资本方的招标工作。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云桂指挥部负责人王业好当天收获较大,他已与昆明、玉溪、怒江的政府相关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洽谈。他认为洽谈会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技术、资金和管理优势,促进各州、市住房城建建设与中央、省属企业开展项目对接洽谈,保障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的顺利推进。          本次洽谈会是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月26日召开的全国部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对接洽谈会后,全国首次由省级单位召开的此类会议。会议现场初步达成17项合作意向协议,共涉投资额约95亿元。



2015年钢管行业分化加剧   2015-07-09

回顾2014年管道行业生产情况,2015年钢管行业分化情况加剧,无缝钢管销售大降,焊管销量高增。     2014年,我国共生产钢管8898万吨,增长5.44%,其中无缝钢管3137万吨,增幅为0.19%,焊接钢管产量5761万吨,增长8.54%,无缝钢管产量已到了峰值平台区。     2015年以来,我国钢管产量以高于我国钢材总产量的速度增长,但钢管中的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无缝钢管产量同比出现了下降,而焊接钢管产量逆势大幅增长。   焊管  钢管行业分化加剧     2015年5月份我国钢管产量807万吨,同比增长6.99%,其中无缝钢管产量238万吨,同比下降9.9%,焊接钢管产量568万吨,同比增长了16.1%;1-5月我国钢管产量3656万吨,同比去年增长9.04%,较上年同期增速升高了3.49个百分点,其中无缝钢管产量1148万吨,增速下降为-6.5%,焊管产量2508万吨,产量增速为18.0%。在钢材22大类品种中有9个品种产量下降,无缝钢管产量降幅仅次于重轨和轻轨,排在第三位;而焊接钢管产量增幅仅次于特厚板的18.2%,屈居第二。     去年同期我国钢管产量增速为5.55%,其中无缝钢管产量增速3.47%,焊接钢管产量增速为8.83%,尽管焊接钢管产量增速也高于无缝钢管,但两者相差不大,今年以来两者产量变化情况出现了明显分化的态势,两者分化值达到了24.5%。其中无缝钢管产量呈较大幅度下跌,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首次出现的。       2015年钢管行业分化加剧情况的出现,对下半年管道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015年管道局如何应对行业转型升级战   2015-07-08

       2015年,国际油价低位徘徊,油气市场持续低迷,油气管道工程建设市场更是跌入“寒冬”。管道局如何应对行业转型升级战? 寻找新起点 寻找新起点——开发市场,是应对“寒冬最有效的办法。拥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企业才能更好度过“寒冬”。 今年年初以来,管道局局长赵玉建先后到上海、贵阳、成都等地,与6家企业负责人洽谈合作,涉及页岩气、煤层气等新能源领域。洽谈加深了与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沟通联系,深入了解了相关项目市场信息。 领导带头开拓市场,管道局“全员市场开发”的理念更加牢固。各单位把市场作为第一要务,加强与系统内外业主客户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与行业兄弟单位合作,联合开发市场。 管道局还从体制机制着手,制定市场开发专项奖励办法等激励政策,调动市场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继成立东南亚项目经理部、国内九大项目部以及东非、西非、南非三个地区公司,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区域市场布局。这些措施有效激发了市场开发的活力,管道局系统外和国际市场捷报频传:中标广东惠州海底管道EPC总承包项目,喜得一单4.85亿元的大合同;加快发展转型向高端迈进,签约鲁迈拉完整性管理项目;中标加纳特马(TEMA)罐区EPC项目,进军海外LPG业务市场…… 抓住“止血点” 在工程建设节奏放缓的当下,管道局着眼自身特点,从内部挖潜,抓住“止血点”,向管理要效益。 管道局从目标成本管理、EPC各方的衔接配合、施工资源配置、外包外租招标与结算、成本激励约束机制、施工现场管理等方面寻找管理漏洞和短板。各单位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出台1267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人。全局上下抓住“止血点”的意识普遍增强,管理粗放、随意低效的现象越来越少。 管道局还从经营管控上下功夫,用智慧、科学的管理增加收益。国际、国内事业部合理利用纳税筹划节约税金支出,穿越公司利用保险理赔抵御施工风险,天津设计院用网购节约低值易耗品支出,通信公司利用车载GPS终端控制车辆费用……这些措施达到了增收创效的目的。 2014年,管道局的五项费用比上年下降2936万元,同时,管理费、公务用车外租费分别下降1484万元和3038万元。管道局总结出可以推广实施的典型案例100余例,顺利实现2亿元的节支降耗目标。 今年年初以来,管道局进一步提高了节支降耗目标,十大措施正在强力推动落实。 培植“造血点” 管道局不仅通过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找到效益流失的“出血点”,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企业注入“造血干细胞”,让企业肌体迸发勃勃生机。 管道局着力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创效增收能力。2014年,在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项目推行“一本账”管理办法,将整个项目的收入和支出在一个账户系统中进行操作,对各施工单位的实际成本进行管控,使项目成本管理更加精细、透明。由于实施效果较好,“一本账”被推广到其他项目中。 此外,为进一步完善具有管道局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管道局把EPC、PMC、投融资、施工管理等分别进行标准规范的研究,把项目管理责任分为三个层面严抓落实,并通过对标学习、经验总结等方式,推进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流程、标准规范、工具方法的创新完善,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在体制机制的推动下,管道局在项目管理创新提效上成效显著。管道局成立的招标中心,对专业公司自行招标进行资格认定,实现了招标的统一管理、分级操作和专业化实施;管道设计院为项目设计工作搭建知识管理系统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管道四公司引入PMP理念和P6软件,用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手段管控项目。 激发增长点 管道局通过从严管理“止血点”,深化改革“造血点”,不断激发增长点,深入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管道局由总承包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管道维抢修、检测和储罐机械清洗等技术服务业务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4月26日,管道局抢险中心在不停输状态下,在川气东送管径1016毫米的管道上引出一条管径813毫米的管线,与西气东输二线连接。期间最高压力达到8兆帕,创国内大口径开四通孔最高压力纪录。 管道局从硬件着手做大做强技术服务业务。经过多年技术研发积累,维抢修分公司拥有涵盖全国范围内12.5毫米至1219毫米系列管径,12兆帕压力以下,各种介质管道的不停输开孔封堵机具及施工设备千余台(套)。检测公司自主研制的三轴高清漏磁腐蚀检测器、电磁超声波管道裂纹检测器等设备走在行业前沿。 有了过硬的技术支撑,管道局的技术服务业务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合同额由2009年的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0亿元,规模与效益都在不断扩大。 即便形势严峻,管道局今年前4个月的收入、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保持稳定,生产经营达到预期目标。管道局凭借40多年的深厚积淀和勇于自我革命的转型调整,战胜了管道行业转型升级战“寒冬”。 应对世界经济新形态,管道行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管道局内部自我内部调整改革,势必会带来管道行业的未来新动向,带动行业新发展。



国务院四大举措“力挺PPP” 环保再成重点   2015-05-29

各地正热火推进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有望获得更多政府支持。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亮出四大举措,释放出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大力度推广PPP模式的强烈信号。  对很多从事PPP项目的业内人士而言,自去年以来,从各部委争相推出示范项目,到各地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大规模纷纷上马PPP项目,PPP模式已然成为火遍大江南北的热词。但尽管各部委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多地在实践中仍出现PPP项目推广难、进展缓慢的问题。 “此次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推广PPP项目的举措,不少在前期各部委文件中出现过,但梳理汇总在一起释放出政府加大对PPP项目支持的强烈信号。”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杰说。 业内人士指出,不久前财政部曾出台《PPP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明确将政府支持PPP项目的投入纳入预算管理,解决了PPP项目未来现金流保障的问题,也为参与PPP项目的社会资本向银行申请中长期贷款提供保障。但在实际运行中,PPP项目获取银行支持仍有诸多困难,这也与一些商业银行对PPP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认识不深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为解决PPP项目的融资问题,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一方面要简化审批,保障项目用地,支持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共同设立基金,用好税收优惠、奖励资金、转移支付等手段,多措并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另一方面,鼓励项目运营主体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优势,支持社保和保险资金参与项目。 “这些举措实际上再次强调了政府要加大对PPP项目的金融支持。”孙杰说,PPP项目投资周期长,收益稳定,会议提出的社保和保险资金都非常适合投资PPP项目,而这些项目主要通过政府采购方式推行,也使得项目运行在国家政府采购系列法规下有法可依。 在多年参与PPP项目的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看来,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参与PPP项目的社会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些举措传递出国务院督办加快推广PPP项目的信号。”金永祥说,从会议强调重点推广PPP项目的交通、环保、医疗、养老等领域,也具有一箭双雕的意义,既让PPP项目成为经济稳增长的新增长点,也更重视与百姓需求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 金永祥认为,除了融资问题,地方推广PPP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还与地方政府推出项目的盈利前景和政府能否依照市场规律规范运作项目有关。“要让社会资本愿意加入,关键项目要有现金流,习惯了行政命令的政府还要真正学会按市场规律办事。” 此次会议关于这方面的举措,让金永祥眼前一亮。会议提出,要建立公共服务价格和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坚持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公平负担,保证社会资本和公众共同受益。同时,要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与效率。 “价格和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帮助社会投资者从项目中获利,而强调规范PPP项目流程,则要求政府在与社会资本合作推广PPP项目中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这是保障PPP项目签约后能顺利推进的基础。”金永祥说。 此次会议部署的推广PPP模式举措,也鼓舞了一些正在积极探索推广PPP项目的地方官员。湖南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处长刘见告诉记者,此次会议提出支持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共同设立基金推广PPP项目,湖南省不久前设立了省级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投资基金,正是以中央财政资金为引导,通过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共同设立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就是为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市场,这是一种更大范围的PPP合作,对于解决我国2亿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刘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