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中国绿化PE管材管件或建立品牌优势   2015-04-23

  据估计,国内市场对绿化PE管材管件的需求量可能以每年12%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特别由于我国不断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强污水资源化处理,在给排水系统,建筑采暖系统,供水、排污管,燃气、采暖管道,大口径地埋管等等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今年塑料管产量预计达600万吨。因而,管材生产企业需要抓住机遇,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加强品牌升级。   建材市场可谓品类繁多竞争激烈。无论高中低档,每个市场层面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品牌竞争,而且由不同档次的产品也在相互竞争,管材市场主要有以下产品品牌:PE管(高密度聚乙烯给水、燃气管)市场品牌主要有:中财、联塑、金德、公元、全球塑管供应专家等品牌;PP-R管市场品牌主要有:联塑、全球塑管供应专家、金牛、金德、伟星、上塑、固地等品牌。除此之外,稳态管、对接焊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高密度聚乙(HDPE)中空壁缠绕管等新产品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由于管材市场严重同质化,加上消费者对产品知识不了解而造成产品信息与市场的严重不对称,一般只从外观和价格上进行选择,很少指名购买某一特定品牌,这让很多企业和商家很容易错误的分析了市场,从而没卖点可言,忽略塑造品牌形象,导致品牌与消费脱节,消费者无法买到真正优质的产品。   目前,中国钢塑管材前几年的增长率已达15%,位居世界前三位。这种发展速度是喜人的,预示着巨大的市场容量和整个行业的兴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自一九九八年建设部“以塑代钢”的政策出台,全国市场逐步接受新型的环保塑料管材,因此,节能环保型管道市场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蕴涵无限商机。且经过近年的发展,稳态管、对接焊、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空壁缠绕管等新型产品层出不穷,环保管材市场的增长速度约为管材总市场平均增长速度的四倍。   此前2010年出台“建材下乡”新政策,带动绿化PE管材管件下乡,华南地区城市管网、家装用网已改用塑料管,塑料管材市场进入了营销高峰,因此对于管材级的塑料原料来说,会十分紧俏。



管材企业如何走出困境?规范市场秩序是首要   2015-04-23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塑料管材企业陷入了渠道冲突、成本上升、收入下降、客户投诉不断、满意度大幅度降低的尴尬困境之中。与其他行业相比,塑料管材行业的品牌意识比较淡漠,营销网络建设相对滞后,使得企业规模普遍不大,营销手段单一,营销成本较高,缺乏宣传策划。     虽然近两年我国塑料管材行业发展已是势不可挡,但是高附加值塑料管材产品少,目前国产塑料水管及管件以通用型产品居多,使用要求高,但是附加值含量高的管材、管件比较少,这大大限制了其市场的应用,而高端领域的塑料管材的应用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管材市场混乱,恶性竞争不断,造成市场上不同质量的产品同时存在,甚至有的地方质差价低的产品更好销售。导致好的产品卖不出去,质量差的产品横行影响建筑质量。企业投入大量成本在宣传上,又得不到好的效果,销售陷入困境。     要解决塑料管材行业面临的困境,使这一产业沿着规范有序的道路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顿,另一方面则要求行业企业自身尽快走上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的转型之路。     随着建筑业与互联网的碰撞,建筑业在线交易平台筑牛网日益崛起。该平台充分提升推广效率,让供应商能在运用较少的资源情况下进行推广,联系行业优质买家。产品面对不再是单个受众,而是整个互联网。并不只是提供信息,还为传统建材的产业互联网化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建材信息交互、在线交易、在线洽谈、物流配送等系统。



PE给水管材风险监测合格率仅为54% 居民用水安全堪忧   2015-04-22

  PE给水管材的大面积使用,带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市场竞争。坚持品质应该是每个生产厂家的底线,但是越发激烈的不良竞争,严重影响了商家的利益,很多商家不得不以次充好,从而得到收益。显然长期发展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现在国家对于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把控也越来越严格,所以我们应该坚守底线,提高产品质量,只有良性竞争才能赢得可持续发展。     就在去年,辽宁省质监局对PE管材开展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共监测样品50批次,合格27批次,风险监测合格率为54.0%。 本次风险监测的给水用塑料管材(PE管材)样品采样地点主要是省内大型水暖类产品流通市场。样品生产地为辽宁、上海、河北、四川、江苏、浙江、北京、吉林、湖北、广东等10个省(直辖市)的49家企业生产的50批次产品。风险监测的给水用塑料管材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监测依据为GB/T13663-20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6111-2003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GB/T17219-1998《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监测的项目为卫生指标和静液压试验。     经监测,本次风险监测中卫生指标(铅、镉、锌)全部合格,不合格项目均为产品的静液压试验项目。据了解,静液压试验项目不合格,容易导致管材在正常使用中发生破裂等情况。一般给水管材的安装都是隐蔽施工,一旦出现问题,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并容易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危及人身健康安全。     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或使用该类产品时,应尽量到正规建材市场或者正规管道行业平台选购。同时,还要索取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等产品技术资料。另外,在选购此类产品时应仔细观察管材的壁厚,壁厚较薄的产品极易发生静液压试验不合格。



住建部:拟引民资参建城市地下管网 5月出台技术标准   2015-04-22

    “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仅拉动经济,还是城市建设的拐点和转折点。从此,中国将告别过去那种在地下乱拉乱设的状况。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落后走向先进。”住建部长陈政高在日前的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培训班上表态。      根据住建部4月13日披露的信息,全国各省建设系统共350人参与此次培训,标志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启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公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在2015年年底前,各地要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      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11年底,中国城市仅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四类市政地下管线长度已超过148万公里。如果按照综合管廊的设计模式,将这几种管道设计为一体,建设管廊长度约为37万公里左右,不计算拆迁等成本的情况下,所需资金就将达近4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另据住建部获悉,5月末,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即将出台,该文件的出台将成为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依据。      技术标准5月出台      目前,我国尚未有关于综合管廊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专门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武汉双强管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吟秋表示,“因为标准缺失,在实际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有些管廊会因为容量不足或者过大而造成浪费。”在城市地下管廊附近再增设地下市政管线的情况很常见,也存在规划设计标准偏低、安全可靠性差,出现反复损毁维修的现象。      中国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玉坤介绍,由于我们国家建设的过程当中,没有进行整体规划,或者是施工、设计不规范,造成我国很多城市的地下管网空间位置不合理,由此也导致地下管网零乱,难管。      据了解,1998年颁发的GB50289-19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只提到了设置综合管沟的条件,并无具体的设计要求及规范。2007年,上海市颁发的DJ/TJ08-2017-2007《世博会园区综合管沟建设标准》也只是针对世博会园区的综合管沟建设。      随着下个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以及后续规划的出台,城市综合管廊的标准缺失的局面将改变。  陈政高在上述培训会上提出要求,建设综合管廊不要一哄而上,更不能建“后悔工程”、“半拉子工程”,一定要达到当代国际标准,且必须因地制宜。新区可以全面推开,老区要适情而做,可以结合地铁建设、河道改造、老区改造、道路改造等进行。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张吟秋介绍,综合管廊建设属于前期投入较高,建成后收益较大但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      一直以来,我国地下管线市场化程度不高,大多由政府部门主导建设、运行与管理,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直接投资和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筹集渠道单一。  “单纯靠财政资金、土地出让金、地方债、市政债、银行贷款,无法满足需求,必须利用社会资本。”陈政高表示,要利用社会资本就必须改革体制机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公用企业,要建立一个新体制,要实行企业化运营,政府给予补贴。      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学军看来,社会资本进入的前提即是摸清家底,家底不清,很多基础工作就无依据。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2015年底前,各地要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目前没有哪个城市能完全掌握地下管网的情况。”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贺明称,这也是全国首次最全面、规模最大的一次针对地下管线现状的普查工作。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8大类20余种管线;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涉及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30多个职能和权属部门。      “多头管理和权属不清,也成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和后期维护的一大难题。”李学军介绍。      根据普查要求,普查将重点掌握地下管线的种类、数量、功能属性、材质、管径、权属单位、建设时间等相关信息,并将全面摸清存在的结构性隐患和危险源。      刘贺明称,普查结束后,将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线信息系统,未来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批和施工许可管理将以该系统为依据。      参与全国不动产登记系统建设的超图软件总工程师梁军介绍,不动产登记系统将建成全国一张图的样式,地下管线的数据和系统建立后,也将纳入不动产登记系统。      李学军强调,“产权权属关系明确后,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社会资本才有可能进来,且系统的建设可以改善此前多头管理的难题。”



“水十条”正式印发 万亿治水市场开启   2015-04-22

  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下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十个方面开展防治行动。     计划提出水治理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计划也进一步明确了主要指标,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计划强调全面控制污染源,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制定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清洁化改造。新建、改建、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其中还重点提到了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指出建成区水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的城市,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同时表示全面加强管网建设。     计划还强调了节约保护水资源,主要从控制用水总量和提高用水效率两方面着手。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别下降35%、30%以上。同时要抓好工业节水、城镇节水和农业节水。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水处理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水污染治理已成地方环保治理的重头戏,预计总投资达2万亿,水处理行业将迎来大发展期。



世界首套巨型压力钢管检测机器人集群首次在三峡应用   2015-04-22

  直径12.4米的三峡电站巨型压力钢管内,带有高清晰数字像头、点阵激光扫描仪的一台检测机器人,在重载机器人和辅助机器人配合下,沿巨大钢管穹顶悠然爬行巡查。这是三峡水力发电厂和哈尔滨盛迪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世界首套巨型压力钢管检测机器人集群。     三峡巨型钢管直径12.4米,长150多米,斜管段落差高达70米左右。为这个弯曲的庞然大物“体检”绝非易事。如果人工检测需在钢管内搭架子,耗时一个多月,且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哈尔滨盛迪电力设备有限公司2011年接受为三峡订制巨型压力钢管检测机器人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任务,并于2014年研发出世界首套巨型水电压力钢管检测机器人集群。     三峡水力发电厂厂长李平诗介绍,这套首次在三峡应用的检测机器人集群,高效快捷、安全准确。每台机组巨型压力钢管只需4天就可以做一遍“全身体检”。截至4月2日,该机器人集群“检测医生”已为三峡电站5台水轮发电机组的巨型压力钢管建立了完备的“健康档案”。     据研发团队负责人吴雳鸣介绍,该机器人集群集纳了双向通讯、三维坐标姿态调整、激光扫描成像及浮动磁场等专利技术。该机器人可360度旋转自由爬行,即使高悬穹顶也检测自如。该机器人“医生”所查之处将实现三维图像的呈现,为三峡水力发电厂留下一手详细资料。



今年青海省60亿元 水利投资工程建设进程排定   2015-04-22

  近日,青海省水利厅印发《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意见》,从投资计划执行总体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保障机制等方面,明确了今年全省60亿元水利投资工程建设进程,要求当年安排中央水利投资的重大水利工程年度完成率要达到90%以上,其他水利工程要达到80%以上。     根据安排,青海省黄河干流防洪、蓄集峡水利枢纽、湟水北干二期、西干渠等重大水利工程,按既定时间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提早开展初设编制工作,力争3个月内完成概算核定和初设审批。拉西瓦水库灌溉工程力争5月底前完成初设批复,澜沧江、湟水河、大通河等重要支流治理工程力争6月底前完成初设批复。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在3月底前完成所有项目招投标并开工建设,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水土保持、大型灌区改造、农村小水电、牧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等申请中央投资的项目,在6月底之前完成初设审批;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防汛抗旱、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及中型灌区改造等申请中央投资的项目,在5月底前完成初设审批,确保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后即可开工建设。     为确保计划目标推进,水利部门明确将实行投资计划执行月调度制度、加强投资计划执行监督检查等。



塑料管道产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2015-04-22

  在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时代,塑料管道行业也在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奔进,而作为塑料加工业发展最快、产值最高的第一大产业,具有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较高,新材料、新技术接受快,技术改造、新产品创新能力强的特点。     中国塑料加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跻身世界塑料工业大国行列,2012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突破8千万吨,从2010年起产量一直排名世界第一。“十二五”期间又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2012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整个塑料行业表现低迷,但随着国内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稳定内需,水利建设政策大力支持,农村饮水安全系统建设与建材下乡拉动塑料管材需求升级,燃气供应体系与采暖消费趋势需求增量等,塑料管道行业仍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交联聚乙烯(PE-X)、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耐热聚乙烯(PE-RT)、改性聚氯乙烯(pvc-M)等材料的用量迅速增加;不同原料的实壁管、波纹管、肋筋管、缠绕管、芯层发泡管、螺旋管等结构的管材不断开发生产应用;国内塑料管道方面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超过1500项;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管材、大口径排水用钢塑复合缠绕管材、塑料与金属复合管材等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国际先进水平。     但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行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通用和中低档产品比重过大,产品标准体系不健全和国产专用树脂、助剂等原料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一些功能性管道产品如可熔接(FPVC)、取向(PVC-O)聚氯乙烯管,高压增强热塑性塑料管(RPT),缠绕熔接增强PE压力管、自增强PE管等生产技术与国外差距明显等诸多问题。     这些都需要我们与树脂、助剂及用户上下游联合、全行业共同努力,针对塑料管道的许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重点突破,改变塑料管道行业整体落后面貌,全面提升管道产业整体素质,以保证塑料管道行业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实现健康发展。     尤其是作为化工、建筑工业领域绿色管道代表的PP管道以其密度小、抗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及良好的卫生性、环境友好性等优点在塑料管道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2年全国塑料管道生产量1100万吨,pp管材原料用量达55万吨左右,其中PP-R管材原料用量23万吨。






BIM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   2015-04-22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详尽的数字化表达。     自2002年首次提出,BIM已席卷欧美工程建设行业,引发了史无前例的彻底变革,美国国家建筑科学研究院率先于2007年12月发布了美国国家BIM标准的第一部分;韩国国土海洋部于2010年1月分别在建筑和土木两个领域制订了BIM应用指南;挪威公共建筑机构(Statsbygg)在2011年发布了一本BIM手册版本1.2;英国计划于2016年提出一个能多方面充分协作的3D BIM。     美国、英国、韩国、芬兰、澳大利亚、新加坡、挪位等,都是BIM应用较为领先的国家,它们将在2016年前陆续在其公共工程中全部应用BIM技术。     BIM技术在中铁建工集团的推广应用     在我国现代工程建设行业,BIM技术已经成为支撑行业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住建部已将BIM技术列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重点研究和推广应用技术。     中铁建工集团从2012年就启动了BIM技术应用与推广工作,组织召开了BIM技术培训和BIM技术应用研讨会,制定了《中铁建工集团BIM技术实施方案》,建立BIM工作站,策划BIM技术应用的顶层设计。     根据部署,中铁建工集团BIM技术推广应用分为两个层面:集团公司成立了BIM工作站,组建BIM团队、集团公司统一购买BIM软件,组织软件操作的培训工作,选定集团公司BIM技术试点项目进行应用试点,同时制定集团BIM工作流程及应用标准、BIM技术操作手册、BIM技术建模标准、BIM技术数据库应用标准,组织举办集团年度BIM技术比赛;各二级公司推广重点为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具有BIM技术的人员,具体负责BIM技术应用推广和应用研究,拓宽应用范围、提高应用层次,因地制宜、慎重选择BIM技术应用推广项目,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上海公司紫金(建邺)、北方公司中海油天津大厦、深圳公司中海油深圳大厦、安装公司贵州花果园双塔、北京分公司兰州西站、广州公司广州地铁指挥中心等30个项目作为集团BIM技术试点项目已经开展了BIM技术应用工作。其中,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北京SOHO项目BIM技术应用成果获得全国BIM技术大赛三等奖。目前中铁建工集团已经形成BIM技术推广应用高潮,加快了BIM技术应用步伐。     中铁建工集团BIM技术应用实践     目前中铁建工集团BIM技术应用多侧重于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结合现场需求,进行BIM技术应用点的研发,主要方向为:与现场技术管理结合,实现施工现场的数字化施工。     施工策划及总平面布置。BIM团队在施工前通过BIM技术绘制3D现场综合平面布置(见图1~3),3D模型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尺寸,立体展现施工现场布置情况,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和施工交通组织,避免现场混乱;同时为高空安全吊装提供数据。此外,还可以统计临时建筑工程数量,作为与建设方进行临建结算依据。在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中科院丹麦教育中心工程中,BIM技术的这一功能得到应用。